首页 > 明星

李文科:守护青山绿水“战斗值班”22年

作者: 来源:政府 2020-05-12 18:35:25

初夏,303省道旁,微风吹拂,绿浪翻滚,茶香四溢,薄雾笼罩下的印江自治县缠溪镇湄坨村的“国茶园”,美如仙境。位于印江南大门的湄坨村被誉为贵州省最美茶乡,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。这些“美”也诠释着一群人的坚守和付出,其中一...

01.jpg

初夏,303省道旁,微风吹拂,绿浪翻滚,茶香四溢,薄雾笼罩下的印江自治县缠溪镇湄坨村的“国茶园”,美如仙境。位于印江南大门的湄坨村被誉为贵州省最美茶乡,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。

这些“美”也诠释着一群人的坚守和付出,其中一位就是缠溪镇湄坨村村主任——李文科。

02.jpg

03.jpg

1994年,19岁的李文科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五一三七部队的一名通信兵。三年的部队历练,让李文科有着坚韧的品格和良好的洞察力,1995、1996连续两年获得“优秀士兵”称号。1997年底,22岁的李文科退伍回到家乡,看着家乡的400多亩茶叶,他决定留下来,和村里的人一起守护它。

04.jpg

“那时候,南下打工是很多年轻人的选择,工资待遇不错,是条致富之路,”李文科说,“但我觉得,如果能管好家乡的这片茶,不光我能致富,乡亲们也能致富。”

1998年春,李文科成了银辉茶厂的门卫、搬运工、运输员,同时,他也是田间地头的除草工、管护员,这一干就是12年。

2010年,李文科在换届选举中,被村民们推选为村主任。“他这个人对人非常热心,也很实诚,没有他,我们觉得办什么事情都不方便。”村民李世法说着当时为什么投票选举他村主任的原因。

05.jpg

当上村主任的他觉得肩头担子更重了,怎样才能把村里茶产业做大、做强,让村民享受到茶带来的更多的红利呢?

2012年,产业路修通了,他便挨家挨户的去做群众的工作,发展种茶,“当时,还是有的村民不理解,他们觉得村里有这么多茶叶了,还种什么。”

06.jpg

2014年,李文科流转村民的荒地近50亩,带头种起了茶。“虽然村民三年不收租金,但苗要钱,管护要钱,三年下来,我花去近4万余元。”李文科说,“我是家里的顶梁柱,不但不挣钱养家,还花光了家里的大部分积蓄。当时,家里面的人都不是很理解我。”

三年的苦心经营,2017年春,本该是收获的季节,但村里经过反复研究,决定搞“村企合一”,要求全村及邻村的小微茶企和散户都要合并。他二话没说,并把自己种的近50亩茶园“还给”了村民,村民以400元每亩入股到湄坨村农业综合开发合作社。

“忙活了三年,没有任何收益,当时心里是有点失落,但今年政府就这个事,给予了我18000元的补助。我虽然在经济上是吃亏的,但群众得到了收益,我是幸福的。”李文科说。

07.jpg

村民们尝到了甜头,并开始积极种茶,茶园面积从2014年的1200亩发展到现在的2600多亩。

现在的湄坨村,一年四季都是忙绿的……

“我们春采茶、夏修枝、冬管护,都有活干,去年在这合作社务工,有近13000元的收入,像我们这个年纪的人,到哪里去找这么多钱嘛!”64岁的李国军一边采茶,一边感恩地说道。

“别个村的人都羡慕我们,来这里采茶,大伙有说有笑,心情高兴,锻炼了身体,又能挣到钱。”幸福的笑容荡漾在67岁的陈德萍脸上。

08.jpg

像他们这样幸福的人,在缠溪镇湄坨村及邻近的村子还有很多很多。

据了解,缠溪镇湄坨村通过3年的“村企合一”的发展模式,通过建立产业发展利益联结,2019年集体经济收益分红资金6.8万元,直接带动200余名贫困人口就业,共发放务工工资100余万元。目前园区每天吸收500余名采茶工人,有效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。

09.jpg

“接下里,我将秉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,继续守护家乡的青山绿水,守住我们的绿色银行,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”李文科坚定地说。

上一篇 下一篇

I 热点 / Hot